> 生活 >

朝阳区: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打造率先发展的首善之区 构建幸福魅力中心城区-当前热文


来源: 长春日报

朝阳区不断加快建设充满时代魅力的现代化长春首善之区。

“这有山”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。


(资料图片)

导言

2023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作为“首善之区”,朝阳区肩负着都市经济发展“领头雁”的重大使命,全区上下将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,危中寻机、难中求成、变中破局,以精准有效的举措、踔厉奋发的精神,汇聚共担使命、共谱新篇的强大合力,以现代化的理念、标准、思路谋划推进各项工作——

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把“稳”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发展增速上、稳住市场主体上、稳住经济社会大局上,把“进”的重点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上、促进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上,在“稳”与“进”的有机统一中,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。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,一切从实际出发,既要主动进取、尽力而为,又要尊重客观、量力而行,既要挖掘潜力、发挥优势,又要借势发力、乘势而上,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。

坚持统筹兼顾、兜牢底线。正确处理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关系,更加注重统筹稳增长、防变量、抓安全、惠民生,在多维度治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,在多目标平衡中实现最优化,全面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坚持勤勉实干、担当尽责。落实“四个服务”,践行一线工作法,完善专班推进、首办负责、限时办结、跟踪问效、追责问责等制度机制,全面提升工作效能,干一件、成一件,让担当作为、勤勉工作成为政府系统常态。

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;转型跨越,创新者胜。展望2023年,朝阳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、更加务实的作风、更加有力的举措向未来迸发,争做都市经济发展的“领头雁”,为打造率先发展的“首善之区”、构建幸福魅力朝阳而努力奋斗!

努力建设经济稳定增长

产业持续优化的高质量发展之区

积极对接全市“六城联动”战术路径,结合朝阳区的资源禀赋优势,重点推进“三城”建设,奋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

加快“新兴消费城”建设。培育发展商圈经济、首店经济、夜经济、电商经济、小店经济“五个经济”消费体系,构建多元化消费新格局。推动重庆商圈改造,焕发往日生机,组织“美食节”“小吃节”“旧货节”等系列活动,擦亮“消费在朝阳”的城市名片。引导欧亚卖场、卓展等传统商场开展“一店一策”升级改造,计划引进各类首店20家以上,以新的消费体验、新的消费场景带动新的消费热潮。创建“惠购两天半”“这有山·不夜城”等特色载体,策划服装秀、灯光艺术节等夜间活动,打造“夜朝阳”特色消费品牌。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、示范企业创建工作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培育完整的直播电商供应链。利用好国家便民生活圈试点的有利契机,建设10个特色消费集聚区,提升社区商业品质,努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。

加快“国际汽车城”建设。积极对接奥迪PPE、一汽新能源项目,推动域内企业争取更多配套份额,尽快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;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,计划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项目3个,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。大力推进富晟安创、昱拓汽车、诺德电子等项目投产达效,形成新的增长点。促进汽车产业创新驱动,实施“专精特新”“双十”计划,省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分别至少达10户,力争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实现“零”突破,推动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迭代升级。持续开展百户规上企业培育工程,力争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规上工业企业达100户,产值突破千亿级大关。

加快“科技创新城”建设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,完善科技服务体系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,打造“初创企业—中小微企业—高新技术企业”的创新型企业发展矩阵,全年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户以上。实施科技强链工程,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,计划培育省市企业研发中心2个以上。支持应化所材料研发验证平台、空间目标光电探测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项目,努力创造“从0到1”的原创成果,全力推进“从1到N”的产业化应用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健全转化政策和服务体系,完善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组织管理模式,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,新增创新平台2家。

积极落实全市战略部署,同步推进“文化创意城”“‘双碳’示范城”“现代农业城”建设,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效。

努力建设内生动力增强

创新活力迸发的魅力之区

树立“招商为要、项目为王、服务为本”的理念,扩大经济底盘,全面厚植发展新优势。

抓牢招商引资。坚持全域招商、全员招商、全要素招商,创新招商机制,编制“一图两库”,提高招商精准度和落地率。积极对接发达地区发展战略,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多领域承接产业转移,抢抓机遇、抢占先机,围绕环渤海、长三角等区域,依托推介会、校友会等媒介平台,高频次开展赴外招商活动,招引一批符合产业定位、有扩张意愿、有投资布局的“大强”企业。坚持招商引资与扶持本土企业并重,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合资、合作、并购、重组等方式,引进优质资本、先进技术,实现“二次创业”。建立跟踪、签约、开工、建设全过程项目招商服务体系,力争全年落地项目30个,内资和外资分别增长15%、5%。

抓实项目建设。建立“一个项目、一位领导、一套班子、一抓到底”工作机制,加快推进东北亚博览中心、中法智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度,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%以上。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、专项债、一般债等争取力度,再谋划债券项目10个以上,提前打通项目用地、审批、招标等环节,坚决防止债券资金趴账,最大限度发挥债券资金的拉动作用。紧盯省市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,围绕“六新产业”“四新设施”等重点领域,强化项目储备,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持续发挥项目支撑作用。

抓细营商环境。对标国家和省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,夯基础、补短板、固优势,打造全市最优的营商环境。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导向,深入开展助企服务行动,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,以更大力度助力企业发展。持续开展清欠款工作,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做法,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,理直气壮为企业家站台、撑腰、鼓劲,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。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,推进极简审批许可、便利开办登记,优化注销服务,畅通企业退出渠道。预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.3万户以上。

努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

功能定位明确的繁荣之区

突出主城区、开发区、永春乐山三大区域特色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规划产业发展方向,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同步发展。

围绕主城区,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。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总部经济、楼宇经济、平台经济。研究制定全区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,从企业设立、发展壮大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予以激励。积极承接一线城市总部的溢出效应,着力发展第二总部和区域性总部。支持现有48栋楼宇改造升级服务环境,成立楼宇发展联盟,以产业驱动为导向,打造金融、税务、文创等高端服务贸易园区,培育税收超千万楼宇6栋、亿元以上楼宇2栋,努力形成“上下楼就是上下游,产业园就是产业链”的新业态布局,朝着中国楼宇经济(总部经济)标杆城区方向努力。

围绕开发区,打造新型工业集聚区。全力推动丙二路、丙七路、丙八路等道路排水工程项目建设,加速实施66KV家岭线排迁项目,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保障。启动卓越大街、俊达路、腾达路等7条街路的绿化彩化工程,为工业区增添城市“绿脉”。健全土地集约管理机制,充分利用180公顷土地资源,严格落实每公顷投资强度、年产值均不低于1亿元的工业入区标准;加快推进“腾笼换鸟、高进低退”策略,清理“僵尸企业”“僵尸项目”,盘活低效用地,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。在大力发展汽配产业的基础上,瞄准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,打造多极化产业链条,计划新引进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2个,奋力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。

围绕永春乐山区域,打造绿色发展集聚区。配合上级部门快速推进永春快速路、兴为路、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线等路网建设,支持前进大街两侧供水管线铺设工程,进一步筑牢区域发展基础。完善生活设施配套,全力服务长春一实验朝阳学校、咏春公园、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,积极争取绿发集团生态休闲生活城市综合体、中核集团燕龙泳池式供热堆项目落位,争创全市低碳发展样板。配合组织好第14届东北亚国际博览会,以会展经济带动物流、旅游、酒店、餐饮等行业发展。加快完成乐山镇全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12个村屯空间规划,实施文化旅游、温泉康养等高端服务业培育工程,打造精品旅游路线,拓展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。

努力建设城乡环境优美

生态和谐宜居的美丽之区

坚持高水平规划、集约化建设、精细化管理,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,让城市更具颜值、更富魅力。

着力提升城市品质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加快推进6个棚户区、13个小区以及140处二次供水泵站的改造工程,打通交通堵点3个;全方位开展消除“城市陷阱”隐患、共愈“城市伤痕”行动,集中解决道路坑洼不平、路缘石残缺不整、窨井盖老化破损等问题;加大征收工作力度,全力保障地铁5号线等1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;新建口袋公园5个以上,持续改善环境、完善功能。探索多元化物业管理机制,打造集团化、品牌化样板,促进物业管理水平提升。强化城市环境“五定”管理,持续推广“门前五包”“城市管理商业联盟”等共治模式,提升全域机械化清扫率达60%以上,打造独具特色、精品宜居的5街2巷,彰显首善城区新形象、新品质。

持续改善生态环境。全力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从严抓好14.6万亩耕地的秸秆禁烧管控,推进秸秆全量化处置,坚决实现“零火点”目标。创新“一网统管、一站通办”体系,构建垃圾预约、装饰备案、渣土清运智能化管理闭环。加快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实施2023年雨污分流改造工程,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,加快推进新凯河等重点流域治理,确保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。严控农业面源污染,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,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提升。

扎实推进乡村振兴。发挥交通优势,打造饶盖公路乡村产业发展经济带,促进“蟹稻米”等农村特色产品生产销售;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,实施水田渠道节水灌溉工程;深入挖掘乡风文化,促进设施农业示范区、生态农业观光区、康养融合集聚区、乡村旅游体验区“四区”建设。改造老旧路18.3公里,提升村屯道路品质,全力推动长岭子村、辛屯村、长兴村等安全饮水设施改造,确保群众用水无忧。

努力建设保障体系健全

公共服务完善的幸福之区

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滚动实施“幸福朝阳行动计划”,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“头等大事”和“关键小事”,让发展更有温度、幸福更有质感。

发展教育文化事业。高标准谋划建设富锋45中分校、朝阳实验幼儿园、职业学校、素质教育基地、特殊教育学校;计划投资1935万元,完成13所学校信息化项目提质工程;全面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,计划新加入学校2~3所,探索创新“小初一体化”联盟模式,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;完善“3+2”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,打开职业教育新大门,做大做强朝阳教育品牌。持续开展市民文化节、农民文化节、消夏艺术节、社区艺术节、冰雪节等节庆活动;扎实推进扫码阅读活动,打造24小时电子化阅读智能空间,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
实施健康朝阳行动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,朝阳区医院新院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部投入使用,力争改造社区医院2家以上,支持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,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设施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重点人群和常住人口的签约覆盖率要分别达到80%和45%以上,满意度达到80%。深入实施“健康2030”战略,巩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。

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突出做好就业困难人员、高校毕业生等服务工作,力争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000个,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。深入实施“全民参保”行动,持续扩大保障覆盖面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,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加快构建“四四九”社会化拥军模式,打造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以上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路径,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个、“敬老餐厅”11家以上,更多更好普惠老年群体。进一步关注关爱妇女、儿童、残疾人等群体生活。

努力建设社会和谐稳定

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之区

坚决守好疫情防控、安全生产、风险防范、社会稳定底线,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。

筑牢安全生产底线。压实“四方”责任,落实网格化管理和“411”社会公示制度,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,强化问题治理,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。健全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体系,力争实现食品安全综合评价“五连冠”。积极构建“大安全、大应急”工作格局,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,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。

筑牢风险防范底线。高效合理利用债券资金,控制政府债务风险。配合省市部门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监管,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;加强房地产风险防控,深入落实“保交楼”政策,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,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、系统性风险底线。

筑牢社会稳定底线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

(摄影/孙建一 林刚 闫寒 制图/聂丹)

[责任编辑:RDFG]

责任编辑:RDFG215

关键词: 努力建设 经济发展 首善之区

为您推荐

热门文章

最近更新

精彩图片